机器人“孝子”解养老困局:技术路径已明非人形态先行
发布时间:2025-05-30 18:07:57 浏览量:

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总结道,现阶段具身智能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多瓶颈■■★★◆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第一,本体性能差,机器人的移动能力、创造能力以及可靠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★◆◆★■;第二■■★■,缺乏具身数据尤其是高质量数据;第三则是泛化能力比较低,当下机器人在单一环境、单一任务或者单一本体场景下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力,一旦环境复杂多变,它们就很难顺利完成任务。

  当前◆■,人形机器人的演进路径已逐渐清晰:在物理构造层面,仿生关节◆★★★、运动控制算法及灵巧手模块的技术突破,推动“小脑”进化,运动拟真度趋向人类水平;◆◆★★“大脑”层面■■★★■■,多模态大模型的深度应用为类脑认知决策构建框架。更为直观的是■◆★★,今年以来★◆★★◆★,人形机器人已走出实验室,实体产品迭代加速,产业参与者争相规模化量产。

  具身智能赛道中的科技巨头、互联网大厂和创业者数量激增,更有企业和机构,明确将康养列入重点场景进行研发★★◆■■。中央及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■■■★,支持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,推动智慧养老模式普及。那么,迎接机器人入户养老★◆,真的进入倒计时了吗?相比于过往,人们确实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——“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场景,大致会沿着公共表演——工业场景——养老机构——家庭服务——家庭照顾老人这一次序逐步展开。”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明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  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追问的不仅是伦理◆★◆◆■、人性之痛,更是一种深层的普遍焦虑◆■★★: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◆◆★,我们缺乏足够的人力◆■★■◆★、技能、时间,来支撑起巨大的养老需求。

  而根据特斯拉的规划及其创始人■★、CEO埃隆·马斯克的公开发言,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在2025年年底至2026年年初开始小规模量产■■★,首批产品或用于特斯拉自家工厂。到2030年,特斯拉冀望实现年产数百万台的规模★■◆,在大规模量产后,Optimus的售价会在2万至3万美元◆◆★★,称◆◆“这将成为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机器人伙伴”,但并未太多强调养老方向应用★◆■◆★。

  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(AWE2025)上,宇树科技展示G1人形机器人。 陈佳岚/摄

  5.与此同时◆★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进入家庭,助力实现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服务◆★★■。

  “要是能让机器人把这些活儿都干了,那就太好了◆■■,子女们能轻松点,老人们也舒服一些■★。”54岁◆■★★■、在北京做了十年住家保姆的李女士告诉《等深线》记者,她并不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。

  但机器人或许可以:他们能够7×24小时“在岗”,提供细致入微的专业级照护,更能陪聊解闷◆★◆★、散步观景以提供情绪价值……唯一的问题是,这样的■◆■“机器人孝子”,何时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?

  李女士的话◆◆◆,击中了很多中年人的内心。他们没有保姆的专业照护技能◆◆◆■,却要一边艰难地应对父母慢病管理★★★◆、摔倒恢复■★★★■、康复训练、失智照护等难题,一边忧心自己的未来如何养老。■◆■◆◆■“如果有个机器人帮我分担就好了。◆■◆”这些中年人比李女士更需要机器人◆■。

  2025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,“天工Ultra★★◆■”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完赛并夺冠。 曲忠芳/摄

  “当下谈‘养老机器人★★★’■★,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伪命题◆★■◆。”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记者指出,完全用机器人养老、让机器人当保姆◆★■,在当前显然是做不到的。不过,特定场景下的养老辅助机器人是值得关注的,比如助力老人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,或者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起床翻身等特定场景的机器人,这是当前“养老机器人的主战场”。

  近半年以来,包括宇树科技◆★■◆★、众擎机器人、加速进化◆◆★■■★、天工机器人、智元机器人等在内的国产机器人厂商纷纷公开了机器人的最新进展,尤其是在高难度动作控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◆■★★◆。

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推出了第五代机器人“小五”■◆,正在抱老人从床上站起。 图片来自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官方视频截图

  “人形机器人如果要应用,具有单一能力还不够■■,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方法◆◆★,让它完成更复杂的任务。”在赵明国看来★■■■,人形机器人需要在养老机构★★◆◆■、家庭服务等领域落地之后才会应用到家庭照顾老人这一场景中★■★。而近期的机器人热潮,本质上是强化学习(RL)技术在机器人行走能力逐渐完善的基础上◆◆◆◆◆★,在更复杂的动作及运动控制方面取得突破的集中展示。

  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,但目前距离其养老场景的全面落地,或许仍有不短的距离。

  技术路线世纪七八十年代,在老龄化压力下◆◆★◆◆,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,即已开启研发人形机器人的步伐,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希望能够实现照护老人。

  最新消息显示★■◆◆★,5月28日■★◆★■,全球首个《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》(T/CIE 298—2025)团体标准出炉,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,联合主流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。该标准以“感知认知、决策学习★■■◆、执行表现、协作交互■◆”为四大核心能力维度,构建了L1—L5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■■■◆★。未来随着分级标准落地,人形机器人有望突破“展示性智能”,走向真正的“通用智能”◆■,在特种作业、物流搬运、工业制造、教育科研、商业服务、健康养老等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★★■■★◆。

  另一家外骨骼机器人公司程天科技,也在从最初重点面向医院康复科★■◆■、社区康复中心的医疗级产品◆■,转向C端消费级市场探索。程天科技创始人王天表示,在医疗级产品的探索完善了外骨骼的技术栈◆◆◆,包括电机◆★◆、驱动机★◆■、数控算法、EMC(电磁兼容性)标准等,现在做C端消费级产品是“做减法”■◆■,技术上是容易的,重点在于市场和销售。

  近一两年来,尽管人形机器人赛道参与者众多★◆,但大多数研发集中于人形机器人本体自身运动控制、语言交互等层面,应用方向多为汽车制造、能源电力等偏工业端场景,或者叠衣服、收纳等简单的家庭场景。

  2.目前,人形机器人已走出实验室★★■◆■,实体产品迭代加速,产业参与者争相规模化量产。

  由此,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从公共表演◆■、工业制造■◆★◆◆■,逐步渗透到家庭照顾陪伴★★■★■,养老机器人已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未来现实。

  3■■■◆.然而,养老机器人距离专业照护老人的现实仍有距离,价格和技术门槛是制约因素■★◆★■。

  然而,多名消费者告诉记者,即使是10万元左右的价格,也与他们心理预期相去甚远,尤其是现在机器人的功能成熟度仅停留在■★★★“公共表演◆■”这一层级,远未达到他们的期待。

  2025年2月◆◆◆■◆★,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《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》,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,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、制造、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,有望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◆■◆■。不过,需要说明的是◆◆★■◆,该标准中的◆★★★■“养老机器人”是一个广义概念■■,并没有作★◆■◆★■“人形■◆◆★■◆”形态的限定■◆★。

 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,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养老现实。

  在走向家庭之前,人形机器人或许可以在价格方面,展示其灵活的下降空间。宇树科技在2024年推出的G1人形机器人,曾凭借9.9万元人民币的售价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★■■★■。另一家国产企业越疆科技推出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,售价为19.9万元起。今年3月,众擎机器人在电商平台上线教育版和商业版,价格分别为18.8万元■◆★★◆、8★◆.8万元◆★。